WFU

網站頁籤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高齡者體適能與運動科技創新研發趨勢-下

作者:蔡健儀 Cola Tsai

(本文也收錄在高齡及特殊族群之運動處方一書當中)


第二節 現有資通訊技術(ICT)

與跨領域團隊結合健康促進方法

我國資訊及通訊技術(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產業技術發達,醫療及健康促進產品或服務可在資通訊技術的支援下,呈現電子化、行動化與無所不在化,例如:時下最熱門的遠距照護系統、電子病歷等。但過去我們常將ICT用於遠距照護、被動監測與偵測及輔具開發等功能上,而健康促進應用端則較少人去了解與開發。

所以,若能將健康與體能狀況融入日常運動行為當中,除可擴大ICT在健康促進產業之應用層面、提高健康促進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外,亦可透過此技術來收集個人運動及健康管理資訊,進而發掘真正符合市場需求之健康相關服務與產品。

然而,目前國內大多數運動中心、健康促進產業,仍只單純提供健身服務,部分業者甚至拒絕高齡者前往運動;相較於國外運動中心,反而非常歡迎高齡者前往使用,主要原因在於國外運動中心不僅提供健身運動服務,更提供了詳細的體適能檢測、客製化運動處方,各機台甚至可透過簡易無線傳輸串連,讓高齡使用者能得知運動歷程與監測,並可了解他們是否有完成運動指導員所訂定的運動處方,而這些花費是一般國外年輕人無法負擔得起的。

雖然現今很多遊戲主機開發商(例如:XBOX、WII等等)結合了體感裝置,使得運動健身不再是一成不變,並讓使用者眼睛為之一亮,但常有類似的新聞報導與研究指出,由於此種運動方式無法長期使用,故僅能達到娛樂效果而無運動健身之功效,且此類軟體及遊戲主機的操作介面對高齡者並不友善,也是阻礙高齡者願意嘗試的原因之一。

因此,運動科技產業必需考量高齡族群之運動需求並結合功能性體適能運動,以打造高齡者專屬運動器材及軟體,或是以現有運動器材另加入懷舊、有趣、互動、操作簡易等元素,並整合運動處方、社區介入等服務模式之概念來做創新研發,這個高齡運動之資通訊技術無疑是非常具大而充滿潛力的市場。以下就筆者服務經驗,在現有資通訊技術應用在高齡運動範疇分三部分作以下說明:

一.  硬體開發與新型運動系統
現有之運動科技相關技術皆僅侷限於單一系統或者單一功能之使用,各單位仍陷於單打獨鬥的困境當中,例如運動器材產業仍只侷限單一肌力或心肺耐力訓練,較少有相關技術整合之應用,更由於運動機臺較龐大,僅適合在健身中心或醫療院所使用。使用者常常因為感到麻煩或是無趣,而造成無法長期有效使用或是容易中斷,而相關腦力或反應訓練大都由醫院或者學校自行開發與設計,鮮少有廠商導入量產。針對上述問題,可以透過開發以下兩種方式來改善現有情況。

    1.簡易動作偵測硬體配件:
期望透過簡易的人體動作感測、機臺移動偵測、無線傳輸等方式,搭配社區或健身中心現有器材,並串接所有運動設施與訓練裝置(包含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平衡訓練、反應訓練以及心肺訓練等),藉由運動感測與資料彙集傳輸等機能設置,傳至電腦主機或行動裝置的資料庫,讓高齡者運動訓練實際狀況可做後續監控與分析,以強化高齡者身體肌力、心智以及平衡的機能狀態。

另外,也可針對高齡者之運動訓練狀況進行評分,或以遊戲軟體方式呈現,再針對分數結果給予獎勵,讓遊戲具有評分之標準及建議,以提高高齡者使用之意願。

    2.簡易新型行動式運動系統:
由於現有運動系統或機臺都太龐大,在搬運上也顯得非常費力,因此難以達到社區普及的效果。有鑒於此,期望能夠建立一套簡易的新型行動式運動系統來克服以上缺點。

藉由使用容易攜帶之容器如行李箱做為載具,治療師或健康促進師透過簡易的組裝後即可形成多個肌力訓練機台、並搭配相關反應、伸展與平衡訓練之運動器材,讓高齡使用者只須圍成一圈,便可組成一環狀運動系統來進行訓練。不僅使用起來非常容易,更可以達到擴充使用人數之效果。



二.  整合功能性體適能與社區健康促進服務模式
對高齡者來說,運動最基本目的在於獨立生活能力及身體自主性機能的訓練、保持、或增強為最主要的優先考量。由於高齡者的有氧機能及肌肉骨骼組織及系統的退化較為明顯,所以增進其有氧功能、肌肉骨骼強度的運動或活動最受歡迎。

現今國內雖有針對高齡族群開立不同性質的運動班,例如:心肺有氧、平衡訓練、反應能力、柔軟度、肌肉耐力等,但僅限於學術單位與醫院合作驗證,且為單一課程班級,並非全面推行乃至於深入社區施行,故往往造成運動效果有限或無法有效持續進行。

因此,國內學者建議在擬訂運動促進策略時,需進行功能性體適能檢測,並透過分析體適能檢測數值,導入功能性體適能檢測平台,規畫全面性的運動介入方案(2008,李淑芳),且針對不同地區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健康促進課程,可以開立並搭配心肺有氧運動、柔軟度運動、平衡運動、肌力訓練、反應訓練等全面性的運動課程,使社區高齡者的運動訓練更具系統性,而非單一化運動,以確保達到健康促進之效果。

依據上述理念,建議社區健康促進服務者、或是相關高齡者運動服務介入者,可以嘗試導入全面性運動介入與功能性體適能檢測系統、健康全能等概念,其底下再依序展開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平衡訓練、反應訓練以及心肺訓練等,透過簡易的評分機制,分別給予長輩肌力王、軟Q王、平衡王、反應王以及心肺王等稱號,另各項全能者則給予全能王的稱號,藉以促進高齡使用者運動訓練的意願。



三.  跨領域整合團隊開發之高齡運動科技產業
運動科技與老人福祉科技之創新研發並不容易,需整合多方面領域之專業才有辦法達成,以下列出相關領域及可能合作模式參考:

    1.運動醫學與健康促進領域:
提供相關臨床醫學、運動生理學等學術支持,並考量相關客製化運動處方開立方式、運動劑量提供、不同運動器材選定(包含: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運動指導員、健康促進管理師、社工師等)。

    2.機構專利與人因尺寸領域:
提供不同之運動科技產品開發與相關專利研究,以使用者為中心並探詢不同使用族群之人體計測數值與操作建議,設計出適合高齡族群使用之器材(包含:機構工程師、專利工程師、人因工程師等)。

    3.硬體電控與韌體設計領域:
提供相關人體動作偵測方式、硬體設備、無線通訊、通訊協定整合及軟硬體串接等重要整合關鍵(包含:電子工程師、資料庫工程師、韌體工程師、醫學工程師等)。

    4.美工介面與軟體設計領域:
提供運動科技產品通用性設計、軟體流程設計,並考量人機操作介面與融入懷舊、互動等元素(包含:美術設計師、軟體工程師、資訊人因工程師等)。


透過上述各式結合高齡者健康促進的方法,可以有機會將過去以往只能出現在醫院、健身中心,動則幾十萬卻單調無趣的運動設備、檢測設備,簡化及改良成符合社區簡易使用的版本,並創造出新式運動器材與使用情境,甚至促使醫院、健身中心也逐漸採用,使得有更多高齡者族群能夠受惠。

結語

面對人口老化之不可逆轉的趨勢與「預防勝於治療、保健優於醫療」的原則下,財團法人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參考MIT William Mitchell教授所提之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概念、加入高齡者健康促進等元素,作為運動科技與創新服務之研究方法,應用「使用者驅動(User-driven)」的開放式創新模式,建構一套結合國際最新健康促進發展趨勢與臺灣在地特色的活躍老化實驗場域與服務環境。

以經濟部嘉義產業創新研發中心作為示範服務據點,結合地方大學、健康促進中心、社福機構推動在地化健康照顧、健康促進,並同時結合廠商開發符合臺灣健康、亞健康之高齡者健康促進需求的創新健康促進器材,或用以改善舊有健康促進器材以發掘新市場、新商機。

未來期望健康促進生活實驗室,能夠透過整合產、官、學、研等資源投入(如下圖),強化高齡者功能性體適能檢測與社區健康促進,創造多贏局面,並真正落實「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與「活躍老化(active aging)」之理想,及擴展成功之服務經驗至全國各地社區。



延伸閱讀

高齡者體適能與運動科技創新研發趨勢-上

參考文獻

01. WHO (2002). Active ageing: A policy framework. Madrid: WHO.
02. 楊志良(2010)。由活躍老化觀點建構國民健康新願景。社區發展季刊。132,39。
03. 許哲瀚、唐憶淨(2008)。遠距居家照護的現況與未來。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3〈4〉,272-285。
04.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2012)。銀髮族輔助科技應用手冊。臺北市:心理。
05. 李淑芳、劉淑燕(2008)。老年人功能性體適能。臺北市:華都。
06. 陳燕禎(2012)。銀髮族照顧產業的發展趨勢:資源整合的觀點。新北市:威仕曼文化。
07. 遊戲主機XBOX360,取自http://www.xbox.com/zh-TW/Xbox360/index.
08. 遊戲主機Wii,取自http://www.nintendo.tw/
09. MIT Lining Lab,取自:http://livinglabs.mit.edu/
10. 財團法人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取自:http://www.tbnet.org.tw/
11. 經濟部嘉義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取自:http://www.ciic.org.tw/cht/index.php